新快报:全国两会报道的选题策划
来源:金羊网 作者:李佳文 冯树盛 时间:2018-05-16 17:48

地方媒体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发展中秉承着新闻宣传的历史职责。地方媒体除机关报外, 还有很多都市类媒体。作为“两会” 报道的传播介质, 地方媒体一要全面准确领会两会的精神和领导重要讲话精神, 二要承担来自地方的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在“两会” 全程中真实记录的重任, 既要坚持团结、稳定和正面宣传, 创造出良好的舆论环境, 又要把地方人民的关注重点统一到两会的精神以及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中来。三是发扬地方媒体(尤其是都市类) 与受众的良好互动的优势, 做好民生策划。通过这样, 使地方媒体能够与新华社、中央媒体形成互补之势, 相得益彰, 两会报道更加完整圆满。

换句话说, 在新形势下, 地方传媒机构在进行两会新闻报道时不能贪大求全, 而是要追求精细、精准、务实。具体来说, 就是结合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 定位于所在区域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各大热点方向等制作选题、传播信息, 为人们构建一种媒体拟态环境, 体现出地方媒体的责任和担当。

2018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因而, 此次全国两会意义重大。

本文主要选取从2018 年2 月26 日至2018 年3 月21 日之间的新快报记者采访报道作为分析对象, 浅析地方媒体的选题定位与形式创新。

一、围绕中心工作, 立足广东, 梳理各项发展方向

2018 年全国两会报道中, 作为地方传媒机构, 新快报报道策划组认真研读了党的十九大报告, 领会报告的精神, 同时, 认真分析了广东省最新发布的发展规划和政策, 以此为基础, 报社启动了既接地气又揭示深层顶层设计的系列策划报道策划方案。

从3 月6 日开始, 通过“营商环境”、“宜居指数”、“创新能力”、“人才战略”、“实体经济”、“大湾区建设” 这6 个侧面, 梳理过往, 剖析个案, 一纸窥全局。同时邀请住粤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全国人大代表畅谈建议, 共同描绘未来五年的蓝图, 探讨新时代下的广东如何求变, 越来越好。

“粤来越好” 专题策划里的具体报道分别为: 3 月6 日A11 版《广东主动对标全球一流营商环境》, 3 月7日A11 版《青山绿水蓝天渐成广东城市新名片》, 3 月8 日A10 版《创新能力居首广东迈步高质量发展》, 3月9 日A10 版《广东全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3 月10日A9 版《广东加快建设制造强省》, 3 月12 日A10 版《城市规划先行积极融入“大湾区” 建设》。

策划的六篇报道所提及的主题,刚好符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简政减税减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 推动人力资源自由有序流动”、“深入推进水、土壤污染防治,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等表述,而这些方面又都是广东近几年来一直为之付出不懈努力的,并且还将进一步大力推行的。

图1:新快报“粤来越好”系列,3 月12日版面

策划的这组报道, 也恰好在第一时间学习宣传了习近平总书记3 月7 日与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3 月7 日的重要讲话中要求广东的同志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真抓实干、奋发进取,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广东工作新局面,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新快报之所以能够争取“第一时间”,正是基于我们作为地方媒体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和对广东实际的深入理解。

总的来看,“粤来越好” 的专题既是对广东现实的写照,亦是对未来的期待,还包括对发展中有待改进之处的关切。

回顾新快报十八大以来的党代会和“两会”报道,新快报一直延续这种梳理“中央部署+地方作为”的操作模式。十八大时新快报策划主题是“美丽中国,粤变粤美”;2013 年的“两会”策划主题是:“广东再发力”;2014 年“两会”的策划主题是“粤改粤强”;2015 年两会的策划主题是“聚焦新常态·凤凰涅槃”,以“创新驱动”为抓手,呈现经济新常态下广东各级进行的探索和取得的成就”;2016年两会策划主题“粤式反转”,讲述珠三角各城市依靠创新驱动获得的经济质、量齐飞;2017 年两会策划主题:“共享经济·中国味道”, 从广东省内各种新兴共享经济,展现经济发展新动向;十九大时的策划主题是“创新粤(乐)章”,探访珠三角各市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总体上看,选题路径基本与上文所论述的方法一致。

二、紧扣“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宗旨,聚焦民生话题

地方媒体对于“两会”的报道如果只是停留在罗列、复述上,是远远满足不了民众需求的。地方媒体与当地受众心理最为贴近,也是地方“两会”收集民生民意的重要渠道,因此,地方媒体“两会”报道要注意领会“精神”,并将视线同时投向普通民众,深入挖掘民生需求,体现出“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的服务意识,为当地民众能够表达心声。

具体操作上,“两会”报道中,地方媒体要开阔思路,把严肃的东西大众化,重要的内容平实化。概括来说,就是让“两会”的新闻从会场上走下来,走到群众中去。不单单要通过不同传播手段传达党的精神,还应将“两会”精神与地方民众生活紧紧相连,展现出信息资源的多元性,从而反映出最真实的社会现象,使“两会”报道表现出更加丰富的思想性和创造力。凡是与当地群众生活休戚相关的事情,都可以成为关注对象。

新快报擅长在“两会”期间,从社会民生方面进行选题,反映当下社会中所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并为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具体建议与对策,这类题材也具有受众范围广、互动参与多的特点。这种报道角度和方式,拉近了传者和受者的距离, 读者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踊跃在媒体平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如此一来,媒体和公众产生了“共谋心理”,提高了民众对于政治议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同时,通过设计议题,收集受众的反馈,集中全社会的力量讨论和决策,实现了党委政府、媒体、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也有利于良好媒介生态的形成。

在2018 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上,新快报继续注重讨论跟公共利益相关的事务,秉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和本土化的特色,策划了“幼有所育”专题。此次专题我们是延续了2018 年广州市两会及广东省两会对于学前教育的强力关注。早在2018 年年初的广州市两会,新快报就关注到广大市民对于优质学前教育的渴求,连续一周,从多个维度采写报道了有关学前教育的专题,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不仅得到广州市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也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共鸣。

2018 年全国两会, 新快报再次聚焦学前教育热点,拿出“幼有所育”专题。该专题的策划背景是基于全面二孩政策推进后,广东将在2018 年、2019 年迎来“二孩”宝宝的入园高峰,广大家长对“好入园”“入好园”的需求愈加迫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幼有所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其被排在了首位。而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和委员关于学前教育的建议提案也是明显增多。

新快报一方面调动人手, 在广州兵分多路走访多所幼儿园,对话园长、家长,另一方面在北京采访参加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从3 月14 日起,新快报一连三期,通过关注学前教育公办园学位数量、师资情况和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呼声,以期展现学前教育现状的同时,通过多维度视角听取各方声音,展现公众对“幼有所育”蓝图的期待和建议。具体版面为3 月14 日A13 版《“二孩”入园高峰将至学前教育广东未雨绸缪》,3 月15 日A13 版《破解学前教育“招不来”“留不住”的师资瓶颈,人大代表建议:设专项资金对幼儿园教职工实施“以奖代补”》,以及3 月16 日A7 版《人大代表关注学前教育问题建议加快推动学前教育立法进程》。

图2:新快报“幼有所育”系列,3 月14 日版面图

新快报此次的“幼有所育”策划,及时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传递给政府,将政府的考虑和规划反馈给群众,可以促使地方媒体作为具有存储和传播信息资源职能的部门, 充分发挥整合信息生态资源的作用, 加快地方媒介资源建设进程, 使媒介资源为民众利用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现代化服务, 为更好地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锐意创新, 推出代表委员访谈的融媒体产品

在2016 年2 月19 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随着形势发展,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 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 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 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

现阶段, 民众对信息的多元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这也同样要求新闻传播媒体必须创新形式和思维, 才能更好地传播新闻内容。随着媒介技术的提高和表现形式的增多, “两会” 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也有了更好的表现。这使得依存于新媒体的“两会” 报道, 得以更加有效传播。

2018 年全国两会, 广东多家媒体继续有融合传播的表现, 在北京没有开设直播间的新快报, 在2018 年全国两会报道上继续力求创新, 在宣传舆论工作的创新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 叙事方式的创新, 表现形式的创新。

2018 年新快报的融合报道主要应用在代表委员访谈栏目。除了以往的文字、图片报道形式, 新快报利用ZAKER 广州的平台, 发布了黄西勤、许鸿飞、曾小敏、陈海佳、宁凌、安然、邓文基、林勇接受采访的视频剪辑节目。每段视频作品时间长度多控制在4 分钟以内。融媒体产品栏目名字为“两会粤声音”。

该栏目让公众通过手机端, 就能看到代表、委员的采访视频, 使报道的感染力更强, 更有质感, 更加亲切。此举是考虑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说服力, 通过高新技术发布信息和传播观点, 更加直接明了, 更加能够引起民众的关注, 并形成一定的凝聚力。此外, 在网络技术、移动互联普及的大背景下,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更具有成为“两会” 报道“热点” 的基础和现实条件, 为传播其参政议题和履职建议提供了良好渠道。每段视频发布的一周时间内都收获了过千的阅读量。

图3:视频截图,两会粤声音片头

习近平总书记用48 字概括了媒体职责使命: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新快报作为地方媒体,自觉对照这48 字,行知合一,完成了全国两会的报道,并受到来自各方的肯定。自身的策划为全国两会报道加分增色。

此次在全国两会选题操作和策划上, 我们的经验总结就是: 把握方向、踏准节奏、立足基层、面向全局。具体来说, 就是一要重视策划, 报道好广东, 面向基层。经过研读和思考, 确立了以广东各方面为主题的专题报道, 并冠以一语双关的版头:“粤来越好”。配以民生关注热点学前教育系列的专题“幼有所育” 。二是重视报道形式创新。如何最大限度地用好用活掌握的有限资源和材料, 给读者(用户) 留下深刻印象, 新快报在对代表委员的采访过程中, 除了进行文字和图片的记录, 还进行视频录制, 最终在手机端推出代表委员视频访谈“两会粤声音” , 丰富了报道的形式。三是各方配合有效, 形成合力。在京采访期间, 新快报作为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的成员, 积极融合到集团“羊家将” 的集体, 也得到集团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 形成合力。在外围, 广东媒体也能相互支持, 提供部分信息共享。同时, 新快报前后方高效配合, 使报道达到最好效果。

但由于条件所限, 此次全国两会报道我们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由于两会代表在京日程繁忙,约访时间比较短,能采到的议题未能深入,稿件的深度有所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