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全球、突显特色、融媒开路,提升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社会组织讲好中国故事”岭南传媒探索分论坛综述
来源:金羊网 时间:2021-11-16 11:17

文/陈施敏

图/何媒工作室

2021年11月6日下午,“社会组织讲好中国故事”广东文化论坛岭南传媒探索分论坛在广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进行。研讨会现场群英汇聚,4个小时里,来自暨南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省内各地一线新闻工作者,围绕“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题,从国际视野到地方实践、从理论研究到实操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

■论坛主持人:羊城晚报民生新闻部主任刘云

着眼全球,提升对外传播吸引力、影响力

研讨会伊始,来自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两位学者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公司总经理、南方舆情数据事业部总经理戴学东三位主讲嘉宾就各自研究领域对讲好中国故事和对外传播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公共外交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吴非,针对百年变局下我国媒体如何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的国际受众与趋势进行了分享。吴非教授指出,软实力是国际话语权的核心,是一个国家长期从文化、政治价值观、意识形态和外交政策等方面对外的影响力。欧美知名主要英文媒体对大湾区的报道数量较少,且多从经济、金融角度进行报道,缺乏对政治相关报道传播。在疫情面前,大湾区防疫成果、防疫科技等内容在国际媒体、国际学术型刊物缺乏显示度。此外,香港、澳门、广州及珠海受到的外媒关注度最高,而其余六个湾区城市的国际能见度较低,特色不明显。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公共外交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吴非

吴非教授指出,大湾区地方媒体对自身内容的挖掘还不够充分,仍需加强对湾区受众、境外受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针对目前国内在对外报道资金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我国新闻业需要紧跟地缘政治和国际传播的趋势,积极走出去,建立对内对外的连接性。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彭伟步教授也分享了他对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意表达及对外传播的思考。彭伟步教授认为,东西方文明差异与冲突是现阶段我国国际传播的重要难题,也是文化的适应性的问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工作。“目前我国媒体传播多依靠大众传播手段,在人际传播、国际传播方面缺乏投入和创新。针对西方国家试图通过推行新文化霸权进行文化与经济殖民,我国需要从传媒生态到传播生态到文化生态再到价值观生态,逐层建立我国的话语影响力。如何改善我国在国际舆论环境中的弱势地位,真正做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需要解决的是我国媒体内容缺乏精准性、贴近性不够、宣传味浓、传播主体单一、国际化进程缓慢,海外发声渠道少、议程设置能力弱等问题。”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彭伟步教授

彭伟步教授强调,对外传播工作要注意话语表达以及中西文化差异,避免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的误解、曲解等情况。我国国际传播要坚持多元文化传播的理念,创新叙事技巧,改变宏大叙事模式,立足于中华文化的根基,展现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亲和力和影响力。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公司总经理、南方舆情数据事业部总经理戴学东从智库的角度谈了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戴学东指出,媒体转型和融合发展是传统媒体现阶段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我国传统媒体改革需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积极拥抱新媒体,拓展多元业务,提升传统媒体的服务能力。同时,在全球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我国需要在国际舆论阻击战中构建舆情研究机制、舆论回应机制,主动回应国际舆论场的各类声音。戴学东强调,新闻工作者要牢记党新闻宣传工作的使命,积极推进国际舆情风险研判工作发展,积极探索中国话语的国际化表达,打破“中国声音”在国际社会“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失声、失语”的局面,有效应对西方势力对我国国内舆论平台的渗透,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的内外舆论环境。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公司总经理、

南方舆情数据事业部总经理戴学东

融媒体开路,齐发力传播中国声音

会上,来自新闻一线的众多优秀新闻工作者也各抒己见,结合自身工作思考和感悟分享了新时期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让中国故事走出去的看法。

羊城晚报政文部社会新闻采编室主任、记者董柳分享了重大时政报道中的媒体报道创新经验和案例。据介绍,在2021年全国两会报道中,羊城晚报采取了丰富多样的采编报道形式:运用贴片海报的形式进行了“爱国者治港”专题报道;设置“会客厅”“南粤来鸿”“京粤连线”等栏目采访国家或地市级的重要领导人和专业人士对最新政策和事件的解读;通过Rlog、Vlog、漫画、h5、明信片等形式创作“记者两会日记”、“代表看两会”、“十四五规划蓝图”、“这一年我很拼”等融媒体作品。

■羊城晚报政文部社会新闻采编室主任、记者董柳

此外,作为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获得者,董柳也分享了在自己创作获奖消息作品《告别“同命不同价”!》的心得体会。董柳认为,新闻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就需要发现时代发展中的小事件,《告别“同命不同价”!》的初心就是通过报道广东人身损害赔偿议程进展,展示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在司法体制改革中取得的成果。

同样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殊荣的南方日报记者何勇荣也分享了近年来他所在的创作团队坚持深耕政经领域的重大题材,坚持在重大节点发出南方声音的感悟。通过聚焦世界政经趋势调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报道,团队希望结合融媒体技术,打造政商学界之间的连接器。同时,何勇荣的团队关注大湾区青年故事,先后推出了港清在湾区的系列报道,讲述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努力奋斗、开拓新天地的生动故事。

■南方日报记者何勇荣

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通过推动新闻采编的流程再造,赋能媒体重合和创新发展,已经逐渐成长为华南地区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复合型智库之一。据来自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的林毓介绍,南方舆情研究院坚持“传媒+数据”“传媒+智库”发展路径,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舆情研判、数据治理、精准治理等服务,助力“粤治治理现代化”。同时,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定期或定项在“粤治”交流会上分享研究成果,并聚焦广东各地治理实践,发布《治理现代化的广东经验——粤治七年记》一书,为阶段性提升治理水平和向世界呈现中国方案的湾区智慧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0年广东省文化学会举办了第三届体育彩票.红色日记征文大赛,向全社会征集了“战疫”相关的真实人物日记和笔记。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陈施敏就入选论文《化虚为实 以小见大——两万篇战疫日记的传播启示》分享了战疫日记传播给她的启示。“新时代战疫典型的树立,不应局限于大能量、大智慧的领导人或大英雄,普通人生活中点滴流露出的职业信仰和奉献之心是宣传工作中更能打动人的内容。借助战疫作品创作的余浪,宣传部门及媒体应当继续鼓励战疫精品作品的产出,不断锻炼提升各级媒体组织进行精神文化生产的专业度和影响力,为讲好中国故事打牢内容生产基础。”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陈施敏

突显地方特色,提升话语技巧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编委、内容总监胡良光在现场分享了他对地方媒体如何做好国际传播的看法。胡良光提出,地方媒体在进行对外传播时要注意三种转向。一是地方媒体要发挥地方内容和地方资源的特色化和差异化。鼓励媒体传播平台向技术新、体量轻的新型平台转移,地方媒体要注意对海外传播平台的拓展,让优秀的中国故事走出去。二是传播话语的转向,要做小而美、小而专的策划,通过议题设置突出地方特色。一线从业者可以通过采访具有接近性、典型性、故事性、趣味性的传播对象,通过他们的观点和故事展示中国包容、活力。三是表达方式的转向。一线从业者可以通过挖掘有代表性和接受度的地方案例和故事,变单向输出为双向交流,生产兼顾故事性和建设性,具有跨文化传播特质的新闻内容。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编委、内容总监胡良光

肇庆市西江日报报社副总编辑段岸立分享了参与肇庆封开脱贫攻坚的相关体验,并提出:“脱贫攻坚讲故事要小故事大题材,通过通讯、系列报道、系列评论等多种体裁,利用新媒体多元形式,讲好中国故事。”

■肇庆市西江日报报社副总编辑段岸立

江门日报新会站副站长冯瑶君以“全媒体搭台,讲好地方特色产品新闻故事”为题,分享了参与地方新闻工作的思考。冯瑶君认为,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讲好地方故事。要讲好地方故事,首先要熟悉一方水土,第二是要精准找好选题,第三是要掌握讲故事的主动权。通过深入了解新会的侨乡历史和乡民情感,冯瑶君挖掘了背后的乡土情怀和文化符号的故事,借新会陈皮文化节、百年新会、陈皮回娘家等故事,还原了百年新会陈皮的回归历程和它背后的故事。冯瑶君认为,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才能够全方位讲好地方故事,传递地方好声音。

■江门日报新会站副站长冯瑶君

羊城晚报金羊网总编辑助理黄海昀分享了羊城晚报《岭南名买》名家工作室的经验。通过《生活中的中医智慧》、《诊室里医生来不及告诉你的事》等策划产品,《岭南名医》工作室依托“岭南名医智库”的专家资源,采取“大专家”做“小科普”,让科普信息更权威可靠,通过“小切口”选题,生产更实用、更接地气的群众喜闻乐见人健康科普内容。相关内容在羊城晚报全媒体平台发布,与此同时,推在“云上岭南”对外平台上发布,获得了较多的关注和播放。黄海昀表示:”传统媒体如何做好健康传播是一个贴近民生的重要命题。如何解决网民在信息获取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各种问题,机构媒体应发挥自身的权威性、公信力优势,生产权威可靠的健康传播内容。此外,她表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弘扬中医药文化,深耕岭南文化,挖掘和传播岭南中医药文化,也是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

■羊城晚报金羊网总编辑助理黄海昀

讲好中国故事,任重道远

经过将近四个小时的精彩分享和讨论研讨会,吴非教授、彭伟步教授就会上讨论内容分别提出了点评和建议。吴非教授指出:“在中美交流矛盾冲突的环境下,要注意对外传播的外交属性,要有针对性地对境外具有影响力、传播力的群体进行传播,提升对外沟通的说服力和有效性。地方新闻工作者在参与对外传播时可以尝试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了解境外不同地区不同族裔的受众人群的阅读习惯、生活习惯和偏好特点。”彭伟步教授在点评中提到,地方新闻要注意发挥地区特色,以地方故事为切口,反映大背景的精神的内容。同时,地方新闻要注意话语表达,提高报道中的叙事方式和话语呈现效果。

■珠海传媒集团纸媒出版中心主任编辑田建民

岭南传媒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研讨会在讨论的深度、广度和丰富度上都体现出近年来媒体深度融合的成果,为新闻工作者如何在工作过程中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对外传播技巧提供了大量可参考、可操作的案例和思路。会上,珠海传媒集团纸媒出版中心主任编辑田建民表达了对本次研讨会的赞赏,也提出了对未来广东省新闻学会收获更多成果、开展更多有意义活动的期待。广东省新闻学会《岭南传媒探索》执行主编孙启军在总结时表示,随着媒体融合发展步伐的迈进,七年来,广东传媒的转型发展和深度融合之路已经豁然开朗,新型主流媒体的立体传播、多元发展的融媒矩阵生态已基本形成,这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今天这个研讨会的热烈与成功,就是例证。

■“社会组织讲好中国故事”岭南传媒探索分论坛合影

研讨会由广东省新闻学会副秘书长孙启军和羊城晚报民生新闻部主任刘云主持。